摘要:
【企业名片】
摇橹船科技成立于2020年,是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、重庆两江新区“院地孵化”的硬科技人工智能企业。
该公司依托西安光机所在光学方面的技术优势,构筑了全球领先的光学、机械、电学、算法、软件科研平台,面向制造业提供机器视觉器件、智能化传感硬件、智能工业机器人、AI智慧平台,以及智能数字工厂系统…
|
【企业名片】
摇橹船科技成立于2020年,是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、重庆两江新区“院地孵化”的硬科技人工智能企业。
该公司依托西安光机所在光学方面的技术优势,构筑了全球领先的光学、机械、电学、算法、软件科研平台,面向制造业提供机器视觉器件、智能化传感硬件、智能工业机器人、AI智慧平台,以及智能数字工厂系统解决方案。
公司相继参与制定机器视觉领域的国家标准达4项,拥有知识产权100项,发明专利21项,实用新型专利9项,拥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是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,赋能汽车制造、泛半导体等多个行业,被称为“智能视觉国家队”。
【一线见闻】
别小看任何一个细分赛道,里面可能藏着上千亿体量的市场机遇。
“你听过日本基恩士吗?”在位于渝北区光电园的办公室里,摇橹船科技创始人、董事长郑道勤向记者提问。
见记者面露疑惑,郑道勤侃侃而谈——这家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企业,成立近70年,在传感器、机器视觉等领域做到极致,市值超1000亿美元,利润率是苹果2倍,在日本企业中市值排行第二,仅次于丰田。
郑道勤认为,基恩士成立近70年,是随着日本制造业由粗放式到高质量转型应时而生的。如今,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,“制造强国”已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动力源泉,“摇橹船科技正在做的事情,就是打破国外巨头企业的垄断,创立我们自己的智能视觉‘国家队’。”
△摇橹船科技是一家硬科技人工智能企业。
解决痛点
为机械手装上“眼睛”和“大脑”
涂胶,是汽车制造工艺的重要一环。胶涂得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汽车玻璃的密封性,严重的还将导致漏水,带来质量隐患。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涂胶检测技术,能在涂胶过程中及时发现漏涂、胶线过窄或过宽等问题,实现生产的智能化。
如今,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,汽车厂的涂胶工序均由机械臂完成。但这也催生了一些问题——涂胶完成后,机械手将玻璃举起,工人只能站在三米开外的地方,肉眼观察是否均匀、有无断胶等。而且新能源汽车的车窗四周大部分都设计为黑色,胶条也是黑色,没有对比度,这就导致肉眼很难分辨,容易出现漏检情况。
而在重庆某新能源车企的智慧工厂里,一条全国首创的3D涂胶质量在线检测系统即将“上岗”。这套系统能将检测精度提高到99.9%,同时适应机械手快速工作,并稳定分析数据,提供风险预警。
△工作人员展示3D单目结构光相机 。
这套系统为什么这么厉害?诀窍在于它的“眼睛”——3D工业相机。“要想在每秒350毫米的速度下,实现三维成像,且无死角,唯有激光。”摇橹船科技交付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套系统由摇橹船科技成立之初就组建成立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——红船实验室完成。
为攻克难关,研发团队采用360度全视场立体成像技术,实时获取任意轨迹胶条的三维立体尺寸信息,对于胶条的尺寸、连续性、位置偏差检测分辨率达到微米级,可用于任意背景基底上的任意颜色胶条,由此彻底解决了涂胶机器人四周成像盲区带来的高漏检率问题。
不仅为机器装上“眼睛”,还安上“智慧大脑”,摇橹船科技通过优化算法,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系统运行速度,采集影像后实时分析,指挥机器人调节涂抹轨迹和参数,还能让机器人对漏胶或胶条薄的地方及时补胶“查漏补缺”。
△该公司致力于打造顶尖光学、机械、电学、算法、软件科研平台。
鼓励创新 与行业客户共同生长
摇橹船与上述车企的合作,源于一个契机。
因摇橹船科技与该车企在焊接AI视觉检测系统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,2022年下半年,该车企与某科技公司合作的一款新车型,生产线正在寻找合适的涂胶检测系统。
当时,纵观整个行业,3D涂胶质量在线检测设备被德国伊斯拉视像、美国科惠力,相应器件被日本基恩士、美国康耐视等少数巨头企业掌握,国内基本以技术水平较低的2D为主。但进口系统不仅价格高,还存在服务响应不及时、供货期较长等问题。
摇橹船科技团队知道,时机来了,于是上门自荐。
一开始,对方以为这套系统像其他厂商一样,仅是将国外产品进行集成。通过深入交流后,才了解到摇橹船科技的硬件、成像端以及软件均为自主研发。
让对方意外的是,经过反复测试和长期评估,比对各方面参数,发现不管是技术路线、数据实时性,还是软件操作界面,都更贴近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使用习惯。
除了各种功能可为中国车企“量身定制”外,摇橹船科技在价格方面也具备显著优势——一套进口系统仅建设费用就接近100万,后续服务费更是每年近200万元,这套系统整体上要便宜40%左右。
最终,双方达成合作,经过几个月的攻关,系统将于5月投用。而这也成为国内首套开创性的涂胶检测设备在新能源场景的应用。
不过,从现实情况来看,一条总装生产线一般仅需要2-4套系统,其实数量并不大。为什么这样的“小订单”,摇橹船也要努力拿下?
创始人郑道勤告诉记者,其实,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为生产线各个工艺赋能的细分领域,才是最有潜力的。大的系统已经涌入不少竞争对手,在细分赛道上发力,通过与客户深度合作,积累成熟案例和应用场景,才能深度渗透进产业之中,实现共同成长。
“目前,数十家国内主机厂的合作意向强烈,德国某车企新能源电池包生产线也有望和我们快速达成合作。”郑道勤透露,新能源汽车用胶量是普通乘用车的7倍左右,随着行业发展,未来市场规模必将大幅增长。
△该公司生产的球形光源设备。
长期坚守
打造智能视觉领军企业
虽然企业很年轻,然而选择这一领域,团队早就进行了充分调研。
“很多制造业企业名义上实现了自动化,但在一些岗位尤其是检测工艺上还比较落后。比如在冲压线上,汽车结构件下线后,还需要工人手动翻检,用肉眼查看是否有毛刺等。”郑道勤说。
有机构分析称,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视觉渗透率还不到15%。而业界有一组数据——机器视觉渗透率每提高1%,就能带动整个制造业产值提高2%。郑道勤认为,短板即意味着机遇。
两年前落地重庆,也并非意外。很久前,摇橹船科技团队就调研了重庆部分汽车厂,了解到企业购买进口智能视觉装备后,常遇到售后维护、技术迭代等跟不上的问题,急需本土品牌提供属地化技术支撑。加之重庆制造业门类齐全,覆盖领域广泛,转型需求足够旺盛。
如今,随着与重庆车企深度合作,摇橹船成功孵化出全国首套3D涂胶在线检测系统,也让团队更加坚信,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的选择是正确的。
成立仅2年多,摇橹船人员规模增长2倍,业务增长3倍,去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2%,还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入驻重庆。
不过,作为一家年轻的创新型企业,摇橹船也面临一些挑战。郑道勤希望,政府牵头建设重庆市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中心,助推产业升级。同时加强软件产业基金的市场化运行,切实落实“满天星”计划。尤其在吸引、留住人才方面,希望能有相关政策支持。目前,研发团队基本来自北上广深,社保都在外地,倘若在重庆本地能有更多人才,企业将得到更好发展。
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,和国外行业巨头相比,在行业渗透、产品通用性、品牌溢价等方面,我们都还存在不足,要和世界龙头PK还需更加努力。”郑道勤认为,当下智能化方兴未艾,催生了无数新场景、新应用、新产品,中国企业有很多机会,摇橹船科技将不断提升核心技术能力,坚持长期奋斗主义,力争成为中国智能机器视觉领军企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