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坡妹镇:“四微”工程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成效 |
【历史上的今天】
栏目:政企信息
发布时间:2022-11-27 22:27
|
|
|
摘要: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7日(农历2022年11月4日),星期日,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坡妹镇:“四微”工程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成效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册亨县坡妹镇通过城镇集中化安置方式让1808户8001人搬出深山住进新家。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成效,推进“新市民”社区治理体系优化完善,坡妹镇积极抢抓省挂牌督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…
|
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7日(农历2022年11月4日),星期日,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坡妹镇:“四微”工程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成效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册亨县坡妹镇通过城镇集中化安置方式让1808户8001人搬出深山住进新家。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成效,推进“新市民”社区治理体系优化完善,坡妹镇积极抢抓省挂牌督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政策机遇,聚焦资源资产盘活、稳定就业增收、防返贫监测等问题,结合搬迁群众所急所需所盼,探索实施微课堂、微电商、微积分、微菜园“四微”工程,有效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,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,群众融入感、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。
创建“微课堂”激发创业动力
坡妹镇结合搬迁群众创业就业需求多样化、零散化的特点,整合新市民技能培训课堂、电商服务平台等公共资源,创建了新市民创业就业“微课堂”,由镇属部门的农艺师、畜牧兽医师、计算机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课长,聘请有种植、养殖技能的致富能手担任教员,负责指导帮助有需求的群众实现就业创业目标。
今年8月,红旗堡社区“新市民”吴清牵头成立了红旗堡社区蚕宝宝养殖公司,30余名搬迁群众参与桑蚕养殖,同时带动了周边10余户农户发展庭院养蚕。
搬迁户吴清带头养殖的蚕茧
对于这个在沿海一带打了近十年工的青年来说,吴清从来没想到自己会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,虽然2019年搬迁到新家后尝试过多种创业,但均以失败告终。当他通过在“微课堂”参加种桑养蚕的实操培训后,对桑蚕行业有较清晰的了解,便与几名搬迁群众共同谋划发展起种桑养蚕产业。经过4个月的参观学习和琢磨实践,他利用自家闲置土地种植桑树70余亩,2022年初,在坡妹镇政府的帮助下,他将安置区附近一个占地3200平方米的闲置家庭牧场进行改造,建成10个标准的养蚕车间,一次性可养蚕26张,每张蚕茧经过20天的养殖周期后可获得利润800至1000元。
孵化“微电商”开发增收潜力
为持续拓宽易地搬迁群众增收“门路”,切实带动易地搬迁群众增收致富。坡妹镇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中充分挖掘潜力,着力打造“互联网+生态农业”产业,助力群众在新业态中大展宏图,通过“新渠道”“新模式”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多渠道就业和创业,让特色农产品从“卖得掉”向“卖得俏”转变。
在安置区经营便利店的“新市民”韦文吉为了吸引顾客,在抖音平台上编制搞笑段子,“涨粉”数万人。在参加镇里组织的电商营销和直播带货交流培训后,韦文吉开始尝试直播带货,销售土鸡蛋、小黄姜、核桃、板栗等家乡土特产。今年4月,韦文吉凭借个人积累的电商经验,被聘为坡妹安置区电商服务中心、新市民共享超市管理员,吸引了8名“新市民”青年一起搞网络直播带货。
韦文吉和他的团队通过直播带货
现如今,魔芋面条、辣椒面、小黄豆豆腐乳、小黄姜、土鸡蛋等本土农特产品从坡妹镇电商中心发往全国各地,日均销售额均在2000元以上。“只要群众有需求,电商中心就卖货,目前有22名搬迁群众参与服务收货验货发货,实现就近就业。”韦文吉说,电商中心不仅成为帮助群众卖货的平台,也成为搬迁群众免费学习直播带货的实践课堂。
实施“微积分”增强自治活力
为激发搬迁群众的主人翁意识,增强社区治理活力,形成社区治理人人参与、合力共建的工作格局,坡妹镇探索实施“微积分”制,引导搬迁群众从点滴做起、从小事做起,每一点进步都能实现积分,与切身利益挂钩。
龙洞湾社区姚之坤夫妻二人经常发生争吵情况,社区干部多次开展上门调解工作无果。根据坡妹镇“红黑榜”的管理规则,发生争吵就列为黑榜并在社区通报批评,姚之坤一家长期被列为黑榜。实行“微积分”制后,只要一周内没有发生争吵就评为红榜并通报表扬,还可以积分换奖品。姚之坤夫妇被评为红榜后再也没发生过争吵现象,社区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好。
为了调动更多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和文明建设中来,坡妹镇联合工会每月要组织社区“两委”、物业、“新市民”代表评选文明家庭、星级文明户、孝亲敬老户、信用户、奋进户等若干名,并给予积分奖励及礼品兑换。在“微积分”推行的过程中,根据群众提议,“微积分”扩展到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,带头缴纳农村合作医疗及养老保险、配合接种新冠疫苗、考试成绩进步、考上重点学校、群众会积极参与、热情招呼客人、邻里关系融洽等都可以获得积分。
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养蚕创业车间
每逢安置区赶集日,红旗堡社区王友良总会早早起床,因为他报名参加赶集日的市场秩序维护,服务一天可以获得100个积分。“这100个积分可以到积分超市兑换一袋15斤的大米、一把3斤的面条和1瓶老干妈,服务一天就可以解决我一周的口粮,还能剩下30块的早餐钱呢!”王友良如是说道。
为了更好地吸引群众参与,积分超市也广泛采纳群众的意见,奖品的兑换从牙刷、牙膏、洗衣粉到大米、鸡蛋、面条、辣椒、蔬菜等刚需品,群众家多余的鸡蛋、蔬菜等也可以直接到积分超市兑换其他商品。“微积分”逐步成为凝聚群众、带动群众的纽带,也逐步成为引领群众、教育群众的生动课堂和实践阵地。
建设“微菜园”提高适应能力
故土乡情是难以割舍的牵挂,搬迁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,孩子长期寄宿在校园,安置区内依然还有不少老人,他们进不了车间,也做不了生意。在搬迁之前,只要他们身体还能动,就一定会在家边菜园子种点瓜瓜菜菜,既能解决吃菜的问题,也活动了筋骨。
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吃菜问题,让搬迁老人有“用武之地”,坡妹安置区将5亩闲置的弃土场改造为“微菜园”,每个菜园有10平方米左右,用竹栅栏整整齐齐围起来,中间有纵横交错的小道进行分隔,能够同时满足200户家庭种菜需求。
为了充分发挥好“微菜园”的作用,坡妹镇在管理上引入积分制,被评为先进的、获得红榜的、积分较高的优先获得“微菜园”申领权;相反,管理不善的、降为黑榜的、成绩倒退的取消使用权利,形成良性竞争。
搬迁群众的“微菜园”已长满新鲜蔬菜
龙洞湾社区卢泽让户被评为“孝亲敬老户”,通过参与抓阄分得一块9平方米的菜园,他每天拿着镰刀锄头到自家新分到的菜园的劳作。“四年前在老家还得种地,自从搬迁后就再也没有种过地了,没想到在安置区还能体验到这种感觉。”卢泽让见人就分享他的体会。
“微菜园”起到了社区治理的“大作用”,坡妹镇政府根据百姓需求,又新增流转了周边10余亩土地,进一步开辟“微菜园”扩容途径,满足搬迁群众耕作需求。每天茶余饭后,都会有“东家”陆陆续续地来到菜地里查看、管护。
“根据初步测算,每个‘微菜园’一年内可为一个家庭节约蔬菜开支大约2000元,既留住了乡愁,也解决了搬迁群众的‘菜篮子’问题,增强了搬迁群众的归属感、幸福感。”坡妹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李佳锦如是说道。
(来源: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人民政府)
|
|
|
免责声明:
|
|
1、本站部分内容系网友投稿或编辑转载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2、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,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。
3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!
※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
|
|
|
|
|
|
|
|
|
历史上的今天 |
|
今天是:2024年11月24日(星期日)
|
|
|
|
|
|
|
|
|
|